首页 游戏资讯 游戏攻略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游戏攻略 >

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评价:满分变完美,却留下新的遗憾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2-08 02:54:44    

重制游戏在玩家中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。重制版游戏的间隔,重制版游戏的用心程度,甚至重制版游戏的定价,都会决定游戏在玩家中的口碑。顽皮狗的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正好踩在了这三个重要点上,引起了玩家们关于这个系列的又一次争议。

  第一代《最后生还者》发布于十年前。与后来饱受争议的二代相比,一代游戏几乎没有负面评价,甚至可以说树立了游戏叙事的标杆。剧情表现和系统玩法的重要性第一次站在了同一高度。

  现在,距离第一代已经过去了十年,顽皮狗推出了这款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,售价70美元。这本书翻印的细致程度能平息这场争论吗?

  够长吗?

  重制一款游戏的原因,除了商业利益之外,大多数情况下,游戏制作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,把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而无法呈现完美状态的游戏重制出来。虽然主机游戏行业的历史只有几十年,但是技术的演进带来的感知的提升是肉眼可见的,这也给了游戏重制很多理由。

  重制版游戏历史上最有意思的是根据原PS版《生化危机》在NGC版上重制版的《生化危机》。前者于1996年发布,后者于2002年发布。虽然才过了六年,但是由于NGC在功能上对PS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,所以重制版《生化危机》不仅在游戏画面上有着令人瞠目结舌的进化,而且制作人三商保罗对游戏系统进行了全新的规划和设计,使得整个游戏焕然一新,成为重制版游戏史上的标杆。

  PS3版本《最后生还者》发布于2013年。一年后,提升画质的《最后生还者 重制版》登陆PS4。虽然时间不长,但是很多PS3末期的作品都是以增强画质的方式搬到PS4上的。基于原版游戏的高人气,以及后来单独发售的DLC 《Left Behind》的包装,重制版依然好评如潮。

  所以,在原游戏发布十年后宣布翻拍,似乎也是合情合理的。但实际上,时间的问题只是隐藏在另一个与重制原因相关的问题背后:并不是时间久了就有重制的理由,而是重制的游戏能否给原版带来足够的进化,这才是玩家关心的。

  近几代主机的升级都不如从SFC到PS。整个游戏世界已经从像素2D跃升到多边形3D,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。从PS3到PS4再到PS5,说功能没有进化是不客观的。然而,随着硬件进化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,要经历从2D到3D的跨代进化并不容易。所以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的屏幕确实比原版丰富细腻很多,这得益于第二代游戏引擎带来的真实感知的进化。但是,这就好比把一个90分的游戏打成100分,远没有把一个90分的游戏打成60分给人的印象那么惊艳。虽然以游戏本身的体量来看,这种单纯的画面上的提升所带来的工作量,其实并不亚于重新制作游戏,即使已经十年了,我的内心还是忍不住要问:真的有必要吗?

  你用的小心还是不小心?

  制版游戏常被玩家称为“炒冷饭”,这种冷饭可以炒很多种。以前的冷饭有的是一热就直接端上来的(这种一般叫高清重制版),有的是把从里到外的食材都换掉了,重新炒作过的(这种叫重制版)。但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采取了“妥协”的方式:它保留了游戏的两大核心部分:故事和系统,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角色和场景建模的提炼和重绘上。

  这里需要肯定的是,作为一款剧情叙述和人物情绪在整体体验中占重要比重的游戏,《最后生还者 第一部》在这方面确实交出了迄今为止堪称满分的答卷。其实从游戏原著的技术实力来看,即使PS3游戏画面有自己的性能天花板,但游戏通过好莱坞大片的剧情演绎已经做得非常好了,甚至在当时可以说是无可挑剔。

  在系列二代引擎的重新渲染下,人物的表情部分得到了进一步的细节呈现。剧情和剧情一样,对白和对白一样,连镜头和走位都没变。但是,正因为人物表情的丰富性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,故事的精彩程度和人物弧光中的情感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。

  在游戏的开场阶段,以乔尔抱着女儿莎拉被士兵射杀的场景为例:莎拉中弹后躺在地上抽搐,表情惊恐痛苦,哭喊着要爸爸。乔尔无助而惊慌地抱着莎拉,看着他的宝贝在他怀里停止了呼吸。我们甚至可以看到透明的泪水从乔尔痛苦的脸上滑落,他的全身似乎都在绝望地颤抖。

  类似的精彩表演桥段在游戏中比比皆是,建模精度的提高带来的是表演效果的提升。除了这个固定的切入之外,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随时观察,包括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,以及战斗中敌人的各种表情,这些在这次的翻拍中都因为进一步的细化而更加精彩。